濡石斋由来



中国文人大多于姓名之外以字,号行誉并大多为画室书斋起堂号。如:王天禾,字梦禹,斋号:濡石斋。

九十年代中期,老一辈书画家大康先生、沈鹏先生、张仃先生、李铎先生、梁树年先生,刘炳森先生等一众老先生对我的作品多以褒扬与肯定,并为我题辞和书写了斋号以资鼓励。在诸多题辞中余独偏爱大康先题写的“濡石斋”。大康是金石专家,凡书画、篆刻、雕塑、古文字断意、古文字考据诸多方面大器成就,是我崇拜的大学问家。他为我题写的斋号,以大篆笔法入书,迺劲生辣,点画入纸,得钟鼎神韵。

先生生前对我在书画篆刻许多方面给予很多指点,使我在艺途不迷路。

“濡石斋”濡:濡沫,湿润,沾湿,沾染之意。石:取肇庆紫石或徽州黟县墨石做砚得文房至宝。斋号取意为:在我的书斋里将石砚弄湿或将水墨于素宣上点染山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