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禾简介

王天禾画廊   

王天禾视频


王天禾简介

又名王天和,1956年生于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敦煌美术馆名誉馆长、中国禅佛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墨彩画院院长。

师从:

油画:鲁若曾、李天祥、赵友萍。

国画:吴悦石、何海霞、梁树年、董寿平、陆俨少、白雪石、魏紫熙。

书法:沈鹏。

篆刻:康殷。

2005年进入龙瑞工作室,助教范扬。

入选:

第八届全国美展。

建国50周年暨全国山水画大展。(获奖)

2001年全国中国画大展。(获奖)

2003-2006年中国美协提名展。

中央电视台《中华上下五千年-王天禾墨彩山水画》。

中央数字台《既中传统又力更新的山水画家王天禾》

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画家王天禾的山水境界》

河北电视台《历史文化名城交流节目-王天禾的艺术世界》

珠江电视台《重建精神家园-王天禾的山水画》

著作:

《王天禾画集》1992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王天禾山水画集》1996年香港唐人书局

《依然有梦》文学随笔1996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

《王天禾墨彩山水》1996年日本静园书道院

《王天禾的艺术世界》2000年北京墨彩画院成果交流

《厅堂会所书画陈列研究》2002年北京墨彩画院成果交流

《王天禾自作诗书法选》2006四川美术出版社

《王天禾诗文书画系列丛书》2008年

《如梦水乡-岭南风物画作》2011四川美术出版社

《红色安源-武功山主题绘画作品》2013四川美术出版社

《中国书画第一品牌》2016年北京太傲(国际)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一甲子记》文学小品集2016香港唐人书局

主编:《21世纪书法前奏》、《北京墨彩画院作品集》3种、《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盛世丹青-中国画名家作品丛书》、《全国体育书画大展作品集》等。

收藏单位: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小宴会厅、中国人民武警总队外事厅、北京亚视中心、首都博物馆、华夏银行天津和石家庄分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新加坡李光耀同学会馆等。

策划:1995全国体育大展、2000跨世纪全国少儿书画展、2003青岛艺博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西藏采风、2020京津闽泉州书名家作品展等。


茶-画-人生

作画品茶,感慨人生,得甘于苦后。期望成就人生于作画时的亢奋、品茶时的从容。

 

画要有情境、得形式、重气韵。茶要有回味,涩而不噎、甘而不腻。这都给品味人生提供了参照。做人贵刚直不阿,如绿茶清敛通透。作画尚自然浑厚,如普洱越陈越香。

 

先爱山水,后画山水。得于景、汇于心,生于笔墨、发于情怀。临山水如对好友,相待以诚,终始不欺。为山水造像,先立骨架、再使丰腴、后成完美。即:“线为骨、墨为躯、色为裳”,墨色相合使其形神兼顾。不苟同“中西合璧”、“中西结合”之说。正如茶与咖啡,味不同、趣不合。茶为叶之华,咖啡为实之精。炮制方法亦不同,茶叶条形要整,咖啡要细如扑粉,两者如何同杯而饮。中西绘画如寻相同处,只有深浅层次可依。国画尚黑白、西画讲素描,“灰色基因”是也。然,西画重物体形质,尊崇实物,光影成像,客观表象罢了。而中国绘画成因于主观意象、笔墨迹象。此终不可废,也废不得,更废不了!

茶、画同理。茶,生之于山川,汲养于天地,却因水的品质决定品味。由养育之水和浸泡之水决定其色、香、味。若要画境高,必要读诗书,诗书如画之养育之水。若要画品高,定要人品高。人品如画之浸泡之水。

茶有四味:涩、苦、甘、绵。涩:为人之初,不解余味,含羞带稚。如画之始,玩忽象形,不解其理;苦:为人之少,悬梁椎骨,勤勉奋进。如画之初,落人篱下,不得伸张。甘:为人生得意,事业、生活游刃有余。画到熟时,信手拈来。绵:为从容不迫,温良恭俭让。画到忘我,游心太古。以无求为求,以无法为法。至此人生体验齐备,画到炉火纯青。老之将至,一生如梦一般,无欲无求,活脱境界,无视凡尘。作一画人,少时激奋、青年求索、中年积累、老年升华。一生追求已在来时路途中渐次完成。

余以为品茶养性,饮茶养生。性:性情也。生:活力也。以性情与活力养画,画便得神韵。得神韵者方可传世。画学一道,非刻苦勤奋不能得悟;非终生探索不能臻妙。非急功近利所能为之。如茶艺之道,选茶、洗茶、泡茶、沥茶,方可品到茶之色、香、味。

翰 墨 淋 漓 绘 人 生 ▪ 妙 笔 生 花 觅 知 音

北京墨彩画院院长王天禾访谈

导语: 北京墨彩画院院长王天禾在创作当中逐渐总结出了一条造型、造景、造境的基本思路,即,“线为骨、墨为躯、色为裳。”他以墨彩的形式自由表现着水墨的精神。

  • 记者:您 的作品表现出 一种笔墨的厚重感。可是,你的题词落款处的书体却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似乎是一群行走着的文字,让作品顿时灵动起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谈谈您的书法创作及将这种书体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追求吗?
  • 记者: 您的作品有瑰丽家园系列、青绿山水系列、拟古传统系列等。您今后的绘画发展方向是让这些系列的作品齐头并进的发展,还是更倾向于哪一种系列的作品表达方式呢?请谈谈您的艺术追求方向。
  • 记者:您的国画作品中既有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又融合了西画的色彩、光影等表现技法。您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相融合的想象的?从您的创作实践而言,认为重彩国画传递一种什么样的艺术语言?
  • 记者:即作为书画家又作为收藏家,您认为收藏什么样的作品才最具价值?您的作品是否会沿着市场收藏作品的方向去发展?

写生感悟

每每面对自然,古人诗境的物化遐想与当下书写的亢奋心思,和着笔锋在素宣上游走,身心在阳光的溶耐下已不知所以。那种无我、无物、无法、无意的点线似无关描摹景物的架构,物我全然不在象物之间。

每当一帧帧写生排列在案头,意犹未尽地将涌在内心的散落字句牵引到画面的空白处,将疏阔的兴奋暂且释怀。

面对实景并无针对的临绘,亦无命笔遣墨的盲从。笔路与境象似自天外而来,由心内而生,向素宣溶散。

我不屑勾画景物的实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岂可以人为亵渎,面对自然景物姑且以心性坦诚想见,不浮夸个性、不造做故技、不奴性笔墨,任由心旷于对景观的感怀、虔诚于对自然的崇敬。

以我渐衰之身,壮我伏枥之志。以我素墨之功,养我生华之心。

王天禾客江西

2022.8.13 



整理旧作有感

丹青盈画囊,诗稿满书箱。

半生毫翰事,一窗日月光。

世外有隔膜,心内亦忧伤。

纵有千里马,何来伯乐相。

王天禾 2022.9.15 

2022中秋节

家和人事全,月向中秋圆。

疫情奈何我,丹青不为难。

亲朋拒远道,微信传吉言。

众志开天日,慧心得远瞻。

王天禾中秋奉吉揖首  

巨幅风水画

素墙上风水,岁月籍闲亭。

石桥通西水,木棧向东松。

家业敞广宇,大门望池清。

揖首迎朱雀,背靠堪舆中。

王天禾 2022.8 

杀猪刀

已逝青春不返,当年旧景难见。

城铁缝合山峦,高楼裁剪农田。

眼花白发衰颜,视频老友谈欢。

王天禾于抚州 2022.8.16 

面对现实的自语

王天禾/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初始,对一个民族的生存意义开启了历史辉煌的大幕。一个当下的承继民族传统的艺术家,应是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民族自尊。

尤如大棚种植,绝无出其类者。亦似圈养,无天灾之苦,无凶险之危,便无望抜其萃者。

反响大者不外乎院校“娇子”、体制“贵族”、仰或标榜异化之,以弃祖为目标的西侵代言。而真正有心传承,含化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的民间民萃,竟无助力于浩瀚的民族文化烟海中扬帆,竟由一派乱象浸朦八挂、污秽传统、顛倒阴阳。乌呼哀哉!